【體驗分享文】Rumble Tuff 瑞寶多 電動/手動雙吸擠乳器-甜謐,輕鬆擠乳
打從第一胎就哺餵母乳,第二胎當然還是以母乳為主,母奶的好處眾所皆知,不必多累述
即便如此,還是覺得不該過於神化母乳,當然,培養寶寶的免疫力除了哺餵母乳外,日常照顧也是關鍵之一,例如:充足的睡眠、正常的飲食…等。
如果乳汁分泌狀況不錯且哺餵過程中沒有太多阻礙的情況之下,還是建議讓寶寶喝母乳
當然如果天生體質不適合餵母乳的媽媽,給予配方奶也是一種選擇。
坦白說,我不是天生奶量充沛的媽媽,職業媽媽也很難親餵
所以我的奶量靠的是「勤擠」每四小時拎著 "給吸" 到會議室報到。
該如何增加奶量呢?
一、多喝湯水
乳汁是以水狀組成的,多喝湯湯水水是最根本的做法,我本來就很愛喝湯,每一餐一定要有熱湯才行。
每次擠奶後,我還會再喝下500c.c.的開水,當然在下一次擠奶中間,還是會一直喝開水
等下一次擠奶時,就可以感覺到充沛的奶水量。
二、吃得營養些
盡量別吃泡麵或者垃圾食物,均衡飲食也可以增加奶量,當然偶爾放縱自己一下也無妨,只是別太頻繁了。
三、定時擠奶
這點是最重要的,定時將乳汁擠出來,大腦就會一直接收到「乳汁不夠了,該補充了」的訊息。
我平均四小時擠乳,每次約20分鐘,無論是全職媽媽或職業媽媽,都要找時間擠乳
即使還不到四小時,但現在有空閒就先去擠,因為不知道等一下有沒有時間,會不會有突發狀況,而且擠乳時動作要快。
四、避免吃到退奶食物(韭菜、麥茶、人蔘)
退奶食物因人而異,普遍來說韭菜、麥茶、人蔘是最容易讓乳汁減量的食物,少量無妨,但還是盡量避免。
五、生理期前後,努力追奶
產後生理期報到前,奶量會明顯減少
這時候為了追奶,就必須改成三小時擠乳一次,通常生理期第二天奶量就會慢慢回來了。
從第一胎至今的母乳之路也長達18個月(第一胎10個月,第二胎目前8個月持續中)
這段期間我用過很多種集乳器,舉凡AVENT(手/電動)、貝瑞克(電動)、mammyshop(手動)、美樂(電動)功能性不同,各有其優缺點。
一直到接觸「Rumble Tuff 電動/手動雙吸吸乳器」後,真的讓我打從心裡讚賞著,其中有幾項特點是其他品牌所欠缺的
柔和的紫色,讓擠乳的過程得到視覺上的滿足,心靈上也得以安慰,畢竟母乳之路是非常辛苦的。
「Rumble Tuff 電動雙吸吸乳器」主機,出乎意料的輕巧,絕對比新款A牌輕巧~
「Rumble Tuff 電動雙吸吸乳器」主機的各項功能
最特別的是,Rumble Tuff可以設定鬧鐘提醒你該擠乳了,也可以計算總共花多少時間擠乳。
另外,促乳模式就如同我們徒手按摩乳頭進而達到刺激奶陣
所以只要按下促乳模式鍵,就可以按摩乳頭,達到奶陣的功效。
除了可直接插電外,最厲害的是可裝上電池,外宿遊玩時也可以輕鬆快速擠乳,既然決定哺餵母乳,就會克服擠乳時的任何障礙物。
在擠乳的過程中,單邊擠乳雖然配件少,但比較粍時
對於必須分秒必爭的職業媽媽而言,速戰速決是非常重要的。所以雙邊擠乳,雙管齊下,十分鐘一次解決。
手臂hold著雙邊擠乳器,另一種還可以空出來滑滑鼠,或者做一些簡易的動作。
若要單邊擠乳,只要將其中一個管子拔掉,套上蓋子,就變成單邊擠乳器囉!
擠乳完成後,只需把上蓋拿起來~
利用瓶架的細縫,把上蓋的管線扣進去,就不會散落。
配件
Rumble Tuff還有一點非常討喜,直接加上握把及矽膠薄膜,就變成了手動吸乳器!!
外出時非常方便,我非常喜歡這點(新款A牌沒有此功能)
一般手動擠乳器,就是單一強度,無法調整,但是Rumble Tuff手動吸乳器居然可以調整強度
目前我沒看過手動擠乳器可以調整強度(誰知道,方便的話可以告訴我)
擠乳後,加上蓋子就可以直接送進冰箱,又或者倒入集乳瓶內。
Rumble Tuff電動/手動雙吸吸乳器異於他牌之處:
一、電動/手動,雙邊/單邊皆可
二、主機可直接加上電池使用
三、手動擠乳器可調整強度
四、主機有時間、鬧鐘顯示
五、計算集乳花費時間
六、聲音小
七、瓶身可接寬口徑奶嘴頭
八、促乳模式
若真要說Rumble Tuff的缺點,那就是擠乳器的喇叭處沒有附蓋。